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2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512篇
航空   2011篇
航天技术   513篇
综合类   239篇
航天   7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与电网电压同步的基准正弦电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分析研究了一种全数字化技术的、与电网电压同步的基准正弦电路,给出了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该基准电路具有输出正弦电压与电网电压同步、THD小、幅值可调但不受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简单实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高频交流环节AC/AC变换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本文应用奇异摄动法探讨水平面内飞机的中远程拦截问题。在介绍航迹优化的一般方法之后,通过采用三重时间尺度分离法建立奇异摄动的数学模型,求出了外层解、边界层解和一致有效的组合解,导出了以推力参数和滚转角为控制变量的最短时间拦截的最优控制律。并以F-4飞机为例,计算了拦截成功的最短时间和最优航迹。其结果可作为空中拦截实时在线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浮动壁火焰筒壁温试验和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浮动壁火焰筒的壁温进行了试验和计算分析。该火焰筒应用了新型的浮动壁结构和高效的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技术。壁温分布试验在全环形燃烧室试验台上进行,采用热电偶和示温漆测量。计算采用了稳态导热问题的有限元求解方法。研究分析表明,火焰筒壁温在材料的长期许用温度范围内,壁温计算反映了火焰筒壁温的分布规律和趋势。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方式的轴向壁温梯度小于缝槽气膜冷却方式,对降低热应力水平,延长火焰筒使用寿命有利。  相似文献   
34.
以提高低动压着舰时动态跟踪及抑制舰尾气流扰动的性能为期望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 H∞ 控制理论 ,提出了保持由地速构成的迎角 αd 恒定的 H∞ 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增广模型结构。使飞机在接近舰尾处于雷达导引系统关闭的关键时刻 ,该系统仍有姿态保持及抑制气流扰动的优良性能 ,从而改变了传统设计需由导引系统纠正气流扰动而引起的轨迹偏离。基于工程应用 ,文中提出了 H∞ 控制器的降阶方法 ,进行了离散化实时仿真验证。仿真表明 ,本文开发的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5.
本文根据金属材料的循环硬化/软化特性和由能量—寿命关系导出的有关应变疲劳材质参数的估算表达式,讨论并提出了一种用材料的静力参数估算其应变疲劳材质参数的新方法,文中称之为混合法。该方法简单、明了,与目前已有的通用斜率法、四点关联法及改进的四点关联法比较具有更好的应变疲劳材质参数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制定飞机失速/螺旋模型自由飞试验总体方案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内容涉及模型缩尺比例数 K 的最佳选取、确定飞机进入螺旋特征模拟高度 H_A 的依据、模型投放高度 H_m 的变化范围和试验模型质量 M_m 的控制问题。本文所作的各种分析和提出的原则对各种模型自由飞失速/螺旋试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7.
比较两种盲多用户检测算法在动态环境中的收敛性能,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其中一种是能随输入信号矢量变化而变化的变步长最小输出能量盲算法;另一种是既保持最小输出能量检测器的全局收敛性,又具有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高输出信干比优点的判决反馈变步长盲算法。利用前者在动态强干扰下收敛快及后者在稳态时输出信干比高的优势,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动态环境中,提高系统性能,同时抑制多址干扰和窄带干扰。  相似文献   
38.
评价复合固体推进剂中填料/粘合剂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便于评价复合固体推进剂中填料/粘事剂的相互作用,从填料充填弹性体应力应变公式出发,提出了一种简单而直观地评价填料/粘合剂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其在几种不同填料体系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评价填料/粘合剂的相互作用,还可表征键合剂的作用效果,这一方法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Anselmo  L.  Pardini  C. 《Space Debris》2000,2(2):67-82
The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spacecraft explosions, as a function of the end-of-life re-orbit altitude above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GEO),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to the debris flux in the GEO ring. The simulated debris clouds were propagated for 72yrs,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relevant orbital perturbations.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6–7 additional explosions in GEO would be sufficient, in the long term, to double the current collision risk with sizable objects in GEO. Unfortunately, even if spacecraft were to re-orbit between 300 and 500km above GEO, this woul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In fact, an altitude increase of at least 2000km would have to be adopted to reduce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the long-term risk of collision among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and explosion fragments. The optimal debris mitigation strategy should be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pacecraft end-of-life passivation, the re-orbit altitude and the acceptable debris background in the GEO ring. However, for as long as the re-orbit altitudes currently used are less than 500km above GEO, new spacecraft explosions must be avoided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geostationary environment over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基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MEMS)的微槽冷却系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微槽冷却系统用于微纳卫星热控设计时的特殊要求。讨论了表征微槽冷却系统性能的水力学系统和传热性能。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槽冷却系统可使大热流密度的热源芯片温度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能满足微纳卫星热控的要求。研究认为,压降和热阻均较小的深槽可在小泵功率时提供较优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